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总结 > 本文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_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哪一课

发布时间:2025-04-10 19:57:02源自:http://www.travellingvisa.com作者:仰望免费范文阅读(0)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1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假如20年后,二位在机场见到了我,你们会怎么样?

生:「齐」高兴激动。

生1::打个招呼,宋老师好。

生2:宋老师好!

师:我把这个过程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提问是有两个宋老师吗?

生:不是,是分别握手。

生:乘法分配律「小声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课件

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季节。

1、引入主题图「:植树情景及信息」: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阅读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1:已知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生2:每个小组共有6人。

「2」分析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板书:「4+2」×25 4×25+2×25

2.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生读等式

板书:「4+2」×25=4×25+2×25

生读算式「4+2」×25=4×25+2×25

3、春季运动会李老师欲订购9套运动服,上衣每件58元,裤子每件42元,一共需要都少钱?

口头列式,得出「58+42」×9=9×58+9×42「生读等式」

4、观察这两组算式,请你写出一些类似的式子.

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写出几组算式,有很多学生已经用字母或图形表示的。「3个学生写错,2名学生自己改过来了」

投影展示

生1:「1+2」×3=1×3+2×3

「3+2」×4=4×3+2×4

「10+2」×5=10×5+2×5

「6+4」×5=6×5+4×5

生2:「4×2」×3=4×3+2×3

生3:他的算式是错的,括号里应该是两数之和。

生4:「 + 」× = × + ×

「a+b」×c= a×c+ b×c

a×「b+c」 = a×b+ a×c

师;尝试用文字总结发现的规律

生:两个数相加,乘第三个数,可以先把第三个数分别与前两个数相乘,再相加。、、、、

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集体归纳。

抓住:两个数和、分别相乘

小结:这个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数学前辈们早已研究得出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也就是---「电脑出示下面的文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6、讨论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师: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不同,大家讨论一下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生1:就像课前老师与两位同学见面一样,老师和两位同学分别握手再求和。

生2:括号外面的字母c就像我自己,放学回来,站在门外,爸爸和妈妈在房子里,我进门后先和爸爸打招呼,再和妈妈打招呼,最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学生的方法很多。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模仿写算式和寻找记忆方法的环节,让学生体会理解分配律的本质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三、巩固新知,尝试练习

1、数学王国正在举行有奖竞猜的活动,你能拿到那些精美的奖品吗?

「12+200」×3=□×3+□×3

15×「40+2」=□×40+□×2

2、数学游戏:找朋友

「1」找出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将算式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一共出示了四组算式,让学生在辨别正误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提问: 22×7+18和「22+18」 ×7是朋友吗?如果要让它们成为朋友,该怎么改?

「2」整理卡片,分成两组

甲组乙组

① 100×31+2×31 ① 「100+2」×31

② 9×「37+63」 ② 9×37+9×63

③ 「22+18」×7 ③ 22×7+18×7

分组计算比赛:女生计算甲组的三道题,男生计算乙组的三道题.看谁算的快。

城管文明城市宣传素材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出认知矛盾」

男同学这组为什么算的慢?你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你们有没有办法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简便计算的方法:把乙组题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另一种形式,使计算简便。」

小结:能口算,并且能凑整十、整百数,算起来比较简便。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这一环节进行充分运用,渗透简便运算的意识」

四、运用规律,内化新知

「8+4」× 25= 34×72+34×28=

先观察,说一说算式特点,再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既显示了内容的完整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课堂总结与评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 = 4×25+2×25

「a+b」×c= a×c+ b×c

甲组乙组

① 100×31+2×31 ① 「100+2」×31

② 9×「37+63」 ② 9×37+9×63

③ 「88+12」×7 ③ 88×7+12×7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

教学难点:

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式。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

2、理解题意

二、探新

1、学生独自列式

大扫除作文600字初中

2、小组交流想法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5×「4+9」=25×4+25×9=325

25×「4+9」=25×4+25×9

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9」×25=4×25+9×25=325

「4+9」×25=4×25+9×25

4、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

45×「4+9」=45×4+45×9

「4+9」×45=4×45+9×45

5、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

6、你们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

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

7、概括: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

a×「b+c」=a×b+a×c

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三、巩固

1、做一做

判断并说明理由

2、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第6题

103×1220×5524×20525×24

四、: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口算

2、作业本

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5

口算训练P16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在第一个班上课,我是运用以上的情境情境进行教学,但是题意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这个地方也浪费了许多时间,而后面探究规律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根据情境列式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习题,再让学生相关的规律,但是这样下来感觉学生学得非常被动,对规律的概括非常困难,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就做了如下的调整:情境改为学校要买25套衣服,每件上衣要20元,每件裤子要10元,一共要多少元?这样的情境比较清晰,学生列出算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

生1:我觉得这样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与这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生2:是呀,一个数好像是公共财产,都是它们共有的。

这样学生对这个因数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也觉得比较有意思。再让学生举例,举例时再让学生说明这样写的理由,这样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轻松。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3

教案内容:

一、课题:《乘法分配律》

二、主要讲解的内容:

课本第26页例7及相关练习题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内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网络,耳机等

学生准备:数学书、笔、练习本、笔记本

五、教学环节

1、反馈家庭作业「表扬做的优秀的学生,鼓励并引导完成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2、复习导入

算一算,比一比

「10+5」×5= 「8+2」×7=

10×5+5×5= 8×7+2×7=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发现。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3、新授

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

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为探索运算定律准备了资源。】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学生先自己做上传自己想法,连麦让个别学生说明。

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方法一:先算每个小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25

=6×25

=150「人」

方法二: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计算结果都是150人。

③观察对比,概括规律

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2」×25=4×25+2×25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吗?学生发语音

左边是4加2的和与25相乘,右边是4和2分别与25相乘,然后再相加。左右两边结果相等。

教师适时用箭头表示出来。

请你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写在练习本上。

拍照展示

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相等。

④你能结合乘法的意义理解这个规律吗?

如:「4+2」×25=4×25+2×25

左边表示6个25,右边表示4个25加2个25,也是6个25,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a+b」×c=a×c+b×c

a×「b+c」=a×b+a×c

4、练习巩固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答案:× × √

解析:【考查目标1、2】借助乘法意义判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注重形式表达的认识与强化。

「2」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答案: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5×12=25×2+25×10

解析:【考查目标1、2】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乘法的算法与乘法分配律的关系。

「3」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答案:「75+45」×60

=120×60

=7200「元」

解析:【考查目标3】借助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在列出不同算式的基础上,以生活情境的材料解释算式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5、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个新的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左边表示「a+b」个c,右边表示a个c加b个c,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如果反过来,等式仍然成立。

如4×7+4×3=4×「7+3」

利用这个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6、钉钉家校本布置家庭作业,当天提交。

欢迎分享转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_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哪一课

用户评论

专题说说

栏目ID=2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1)更多…